close

 

    爬山不是逛街,首先膝蓋要微彎;其次,不是腳

尖著地,盡量腳掌著地,下山,盡量腳根著地。

 

 

報導登山運動,本人20多年前,有感於發胖和氣虛一
 
樣快速,痛下決心運動;家就在山腳下,登山成了最
 
優先的選擇。以每天一小時、一年300天的頻率,匆
 
匆已逾20年。
 
長時間的體會,以及向資深山友請益,對怎麼省力、
 
保護膝蓋、避免受傷有些心得,再參酌體委會登山出
 
版品,及《登山輕百科》一書,整理給讀者參考。
 

上坡:步伐要小且無腳步聲
 
開始爬山兩、三年後,氣虛、肌力不足的現象改善許
 
多,尤其經過一次半程馬拉松考驗,更有自信。
 
有一天,在一條直上約1500階的山路上,我覺得爬得
 
還不錯,速度也可以,但一位白髮老翁很輕鬆地超過
 
我,像是無聲飄上去,身形輕盈得可以。追到山頭
 
向老 先生請益,他提示我步伐太重了,「沒有腳步
 
聲」就對了。
 
揣摩了幾個月,懂了。上階梯沒有聲音,表示是最不
 
消耗能量,若一步步重重踏在階梯上,腳步聲愈大,
 
表示浪費的能量愈多,也越讓膝蓋承受無謂震動;之
 
所以腳步聲大,也表示肌力不夠,控制腳步輕重不精
 
準;肌力既已不夠,還重重踩出聲音,一定更快累。
 
小步、速度均勻、無聲,是最具邊際效用的使用體
 
力,及保護膝蓋減少震動。
 
下坡:膝蓋微曲學七爺八爺
 
下坡竅門是自己長時間的體會,簡單講,像「七爺八
 
爺」的走法是最輕鬆的『古步稱之太樟步』重量在後
 
腳跟【或稱之腳掌身體重心也向後,您萬不可向
 
前,膝蓋受損大部份應該是您上下樓梯或年青時,爬
 
山快步下山,使力不當等因素造成的】;(換句話說
 
就是讓後腳跟,像根彈簧式的帶動您對了)
 
 
反之,腰及膝蓋都挺得很直,還左右腳在一條線上走
 
「模特兒台步」,既容易累,也容易摔跤,膝蓋也更
 
易受傷。
 
膝蓋微彎,讓肌肉來分攤膝蓋負荷;加上行走時雙腳
 
稍微分開,重心自然落在兩腳之間較大的塊狀面積
 
內,重心會較穩;看看七爺八爺還左右甩袖子,多輕
 
鬆。
 
錯誤示範:模特兒走法當心摔跤 

錯誤的模特兒走法,左腳踢右腳跟,右腳接左腳跟,
 
兩腳間只有一條線,而不是塊狀區域,重心很容易跑
 
出去。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物體重心跑出底面積,就很容
 
易傾倒、摔跤;再加上腰、膝蓋都挺直,容易累不
 
談,膝蓋承重大,更容易受傷。
 
別忘了人類是哺乳類中唯一常態是站姿的動物,打從
 
會站那一刻起膝蓋就超負荷,因此更要小心。
 
身體每一滴水分都要經過腎臟過濾後新陳代謝,這個
 
逆循環很耗費能量;猛灌水,增加腎臟工作量,加大
 
能量消耗,其實是浪費體力;而且灌水後大量流汗
 
,鹽分、電解質隨之排出,對身體循環也不好。
 
正確的作法是休息時少量、適度補充水分,而且在嘴
 
裡多含些時間,不要一口嚥下去(就像喝一口水含在
嘴裡,然後分三、四口或五、六口慢慢吞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dychen3699 的頭像
    sandychen3699

    sandychen3699的部落格

    sandychen36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