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這得毀多少養生產業?盤點不靠譜的養生。。。

 

人們隨處可以搜尋到有關醫療保健的各種建議,自封的專家喜歡天天向人兜售“健康秘訣”。其中,

最具欺騙性的建議往往帶著科學的名義,而事實上,其背後可能既缺乏科學理論的支持,也沒有科學實驗的驗證。

 

排毒

 

“排毒”無疑是最不靠譜的秘訣之一。在傳統文化中,“毒”是一個抽象概念,涵蓋一切對人體不利的因素。對於不少”排毒”愛好者來說,一切自然的人體活動都包括在“排毒”渠道中,比如出汗、呼吸、排泄、嘔吐、咳嗽、噴嚏乃至於流淚、擤鼻涕、掏耳朵等,只要能跟“排放”扯上關係的,都可能是”排毒良方”。

在國內,很多人把“排毒”當作銷售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的一個賣點。“排毒”產品之所以經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於“排毒”的理論基礎幾乎不可動搖。

然而,在科學上並不存在固定的“毒素”,毒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在我們缺水的時候,水是最好的營養;一旦飲水過量,超過我們的排放能力,水就變成了毒素。

嚴格地講,我們生活的環境並不像“排毒者”所認定的那麼恐怖,絕大多數在超越特定劑量才能稱為”毒”的物質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在合理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那些超標的環境毒素,所謂的“排毒良方”其實是無能為力的。

如果我們接受“排毒者“那種廣泛的“毒素”定義,我們的確生活在“毒”的世界裡,然而同時我們不做任何事,我們的身體就在“排毒”。事實上,與天然的排毒手段相比,這些“排毒良方”要么是無效的,要么反而增加了人體內臟器官的排毒負擔。

增強免疫力

 

當你在噴嚏連連、嚴重鼻塞、不停地流鼻涕時,一位熱心的朋友語重心長地告誡:”身體太虛了,要增強免疫力,以免隔三差五就感冒。”這邊的免費醫學建議還沒完,馬上又有好心的朋友向你介紹增強免疫力的“補品”:高蛋白的螺旋藻、新鮮的大蒜、能清熱解毒的蘆薈、來自巴西的蜂膠……

在普通人心中,免疫力當然越多越好,越多越健康,不足則導致疾病。不管偏方食品具體有什麼作用,推銷者都喜歡借用“增強免疫力”來貼金。

我們真的需要增強免疫力嗎?如果你真懂免疫力,你會知道花粉過敏是人的免疫力處於亢奮狀態,針對不具有威脅性的外源物質產生了過度的免疫反應。而且,過敏並非特例,常見的感冒也是免疫亢奮、免疫力過高、免疫過度的結果。也就是說,如果你免疫力低下,你就不會感冒。

在最常見的免疫性疾病(哮喘、艾滋病、食物藥物環境引起的過敏、過敏性皮膚病)中,只有艾滋病跟免疫力低下有關,而其他三種都涉及免疫反應過度。幸好,那些增強免疫力的偏方幾乎都沒有效果,才讓我們遠離多病多災的難堪之境。

打吊針

 

在現代醫學的發展過程中,靜脈輸液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靜脈輸液.俗稱打吊針,很多人迷信底認為,打吊針本身俱有治療作用,以及打吊針對疾病的治療來得快。

實際上,打吊針遠不是最快的給藥方式,靜脈推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針對患區的局部用藥都可能比打吊針更快地達到藥物高峰濃度;絕大多數藥物見效都需要時間,這個時間的單位是天,有時甚至是星期或者月。

對於迷信打吊針的人而言,打吊針沒有好處,反而有許多壞處。打吊針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引起感染、靜脈炎、局部滲漏等。

而更為嚴重的是,體液失衡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心衰、水腫,電解質失調可能產生多器官損傷與異常,靜脈血栓則可能造成肺梗死。如果醫療操作不規範,打吊針還會傳播疾病,讓人體本身所具有的皮膚等保護屏障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每天八杯水

 

每天八杯水這一“健康秘訣”源自西方,曾一度廣泛流行於執業醫生以及衛生機構中。美國著名學者芭芭拉·羅爾斯在1982年寫了《飢渴》一書,書中估算,居住在亞熱帶地區的人如果不劇烈運動,每天需要飲水約1900毫升,也就是8杯8盎司(1盎司=29.57毫升)的水。後來,八杯水療法逐漸成了簡單易行的“科學”準則。

八杯水的推崇者認為,每天飲用八杯水俱有保持健康、美容、減肥等效果,並宣稱缺水會導致亞健康或者一些器官的損害。這些主張都是針對科學概念的想當然,屬於有意或無意的誤導。

事實上,人體對水有著天生的精細的調節,人如果缺水,就會口渴,口渴的後果就是去飲水以改善身體的水狀態,恢復到水平衡,能讓身體執行正常的功能。

如果你忍渴工作,你就處於所謂的脫水狀態,脫水狀態會使精神與運動機能下降。脫水狀態需要達到2%以上,也就是說,體重為60千克的人需要失水達到1.2升以上才會有健康障礙。即使出現了此類健康障礙,也與八杯水推崇者主張的不同,這些機能下降多是一過性的,在恢復水平衡後沒有後遺症。

喝湯

 

中國有句老話:“吃肉不如喝湯。”為什麼呢?因為“營養在湯裡”。喝湯的推崇者認為,湯不僅僅可以提供營養,如水溶性維生素、氨基酸,以及鈣、磷、鐵、鋅等無機鹽,還能調理身體、預防疾病,如雞湯抗感冒、骨頭湯抗衰老、魚湯治哮喘、海帶湯禦寒,甚至還有人想到蔬菜湯可以拿來對抗大氣污染。

事實上,“營養在湯裡”“飯前喝湯,苗條健康”,全是科學上的想當然或者傳統文化習慣所化生的迷信。

從營養價值上看,湯菜的部分營養會殘留在湯汁裡,某些水溶性維生素可能會大部分地溶入湯汁中。但是,就整體營養價值而言,湯汁中的營養仍然是微小的,有時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中國各地風俗不同,這湯有鹹有淡,有油水足的,也有清寡的。清湯形同飲水,而濃湯則有很大的健康風險,其中高含量的脂性成分可能讓人攝入熱量過高,產生肥胖,而咸湯讓人攝入鹽分過高,有增加血壓的風險。

飯前喝湯是不可能起到減肥效果的,如果湯中油脂過高,的確會延遲人們的胃排空,更快地產生飽足感,但對於減少食物攝入的貢獻,可能會完全被湯中的高熱量脂肪中和;如果是清湯,則會加速胃的排空,一頓飯未完,湯早就到腸道中去了,絲毫不會有減少食量的效果。

 

補血

 

中國人對補血的熱愛主要源於中醫傳統文化中補血這一概念。對於古代醫學家而言,血是什麼不言自明,因此,他們沒有定義概念的習慣。這導致了後來人們把“血”這一概念虛化。

現代醫學有輸血補血的治療方式,這為補血推崇者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對最新知識不夠了解的醫生往往迷信輸血,一旦患者有貧血的症狀,就輕易給患者輸血,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輸血並發症。

除了輸血補血外,中國人的補血方法千奇百怪,不少流行方法的根本邏輯是根據血液的顏色而來的,比如烏雞、阿膠、紅棗、桑葚、枸杞之類,都脫離不了這種套路。

這些補血食品,跟平常飲食中的米飯、蔬菜、水果於補血而言,並不佔優勢。

血液是維持人體生理機能的根基,血多(血稠,一般指紅細胞)的壞處遠遠大於血少。雖然我們更多聽到是貧血症,

但多血症(紅細胞增多症)也一樣不容​​忽視,堵肺就咯血,堵腦就中風,堵心就心絞痛,都對患者存在巨大風險。

血,除非真有必要,否則還是不要補的好。

 

科學的保健沒有奧秘,合理的膳食,適量的運動,規律的生活,就可以讓我們的身體處於最佳健康水平。

 

才知道,原來一直被忽悠。分享給朋友吧!

圖片來源自網絡:大蒐集網(DaSouji.com 陳水胎/整理分享

 文章網址: http://blog.xuite.net/p201201/10312/3003759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chen36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