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都走在信仰的路上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信仰匱乏的年代。我們在中國這劇烈變革的今天,

信仰的缺失已成為人們生活在精神性恐慌的狀態中的主要原因。

那麼,我們該怎樣尋回信仰給我們的內在力量呢?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

生 命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其自然的發展現象,人類有很多智慧就是從自

然現象中學習到的,假設一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的人類,蹲在地上觀看

一顆種子的發芽、開花 到結果,或是發現季節的轉移、仰觀天上星辰,

看到幾點鐘時星座會在哪一個方位,其實都是在學習大自然中的秩序,

這種秩序的學習在人類文明歷史中,非常漫 長,也非常珍貴。


我們常常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也是從大自然中

學習到的智慧,這種智慧也會變成我們的信仰。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行深”這兩個字就是強調實踐。

單單成為一種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一種“知障”,

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

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地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我 一直很喜歡“行深”這兩個字,尤其是把“深”字加進去,就是在實踐過程

中,不斷地、不斷地檢討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有時候做了,但可能做

不夠,就是行不深。 信仰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實踐力量,哪怕是一種非常

簡單的信仰。譬如說我觀察父親,在他青少年時期就培養

九點鐘上床、五點鐘起來的規律,這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 的知識,

可是當他到八十幾歲還這麼做時,就是一種信仰。

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下,他都覺得這是他必須遵守的信仰,

讓我很佩服,這就是“行深”。


這 裡面沒有知識上的大道理,難就難在實踐,但對父親而言,他覺得

不難了,因為根本已經變成一種信仰,如果說他每天還要“努力”去做到

這件事,就表示尚有一些 勉強,可是他是很自然地做到了;時間到了,

他就覺得應該去睡覺,早上天一亮,鳥一叫,他就覺得該起床。

他的生活好像跟自然的季節、日出日落之間,有了一個 對話的關係。

這種信仰是令現在的我很着迷的,它是完全順應自然的,健康的,

不難做到,也不會走到歧途的。


把信仰導回心靈的本質

在一個“不對”的生活裡,信仰很容易走向歧途。不對,可能是指違反

自然法則,譬如太急着吃這隻雞,太急着要吃到某種蔬果。

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並把信仰導回心靈的本質,是現代社會當務之急。


我們會發現,這個社會有許多人渴望信仰,說明了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想

要對生命狀態中的無助、脆弱有更多的認識,這部分是我們絶對要尊重的。

如果不能尊重這個部分,我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處於這種脆弱的狀態中;試想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你浮沉於無邊際的海洋中,從你眼前漂過的任何一根小草,你都會想去抓它的——那麼當我們打開報紙,看到那麼多人無助地尋找着信仰時,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的媒體要去嘲笑這些人,或是批判這些人?


當然,我們希望這些無助的人,能真正找到讓自己生長出力量的信仰。但是,因為他無助,所以急切,因為急切,所以亂抓,而使得原本他擁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個方向去。


這 件事是兩面的。我們不該嘲笑那些無助的、渴望信仰的人,我覺得,沒有信仰的人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即使是再威權的帝王、再跋扈的將軍、再富有的商人,他們 都有最無助的時刻,只是還沒有到那個關頭而已,到那個關頭的時候,他們不見得會比今天我們嘲笑的這些人好到哪裡去。在現實社會裡,那些咄咄逼人的人,在信 仰面前都會下跪的。其實剛好說明,信仰本身絶對是人類最偉大的一個動機。


檯面上愈是強橫的人,愈不 容易讓人看見他的脆弱之處,但是脆弱一定存

在。年輕時我讀過一本書,作者說,在神的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乞丐。

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不管 是帝王或是平民,是知識分子或

非知識分子,我們面臨的死亡是一樣的,我們也都無法解答生死的問題,所

以我們需要信仰。因為我們是在同一種處境中,所以對於 擁有不同信仰的

人,應該要有很大的寬容和悲憫。


信仰裡面最可貴的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

我 還是要提醒這一句,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遭遇災難,所以要留很大的餘

地,在現實生活中越不留餘地的人,在脆弱時越可能亂抓。我不贊成當社會

發生信仰的誤導現 像時,就加以嘲笑、打擊,難道我們的社會不需要信仰嗎?這些事實只是說明了我們的社會欠缺信仰,我們的教育系統裡缺乏了極大的信仰教育。


我 常看到一些在學校裡被視為問題學生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去飆車、會去打

電動玩具、會吸安非他命,可是當我跟着他們去旅行,經過樹林裡的一間小

小的土地廟,他 突然雙手合十,彎腰一拜,在那一剎那我非常震撼。那個行

動本身就是信仰,讓我知道他還是信服什麼事的,這個信服的種子,總有一

天會萌芽,讓他在為非作歹的 時刻找回自我,這點我覺得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能讓孩子從小開始就有信仰,讓他信服,讓他知道頭頂之上有一股不可

思議的力量在做引導,會讓他學會謙卑,對於他日後的成長,會有正面的影

響。信仰裡面最可貴的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己有多貪

心、有多賴皮、有多恐懼。你知道了以後,再回到現世裡,在做人處事上都

會有一些不同,平常的咄咄逼人可能會收斂一點點,平常的予取予求可能會

稍微少一點點,其實只是平衡而已。


換一個角度來講,信仰不完全是因為脆弱。譬如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

因斯坦,他在物理學上的知識是人類世界頂尖的,對於宇宙的瞭解,沒有人

比得上,但他也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很多人在檢討愛因斯坦在科學知識和宗

教信仰上的矛盾,我們總覺得他應該用科學知識來理解整個世界。事實上,

愛因斯坦的信仰不是出自脆弱,而是謙卑,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不足,而知

道自己的不足是一種堅強。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反而會讓我尊重他。一個商人應該知道斤

斤計較累積財富之後的不足,一個政治家應該知道權力之後的不足,因為這

個不足,所以有信仰,並讓信仰往健康有機的方向發展。


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我說的健康、有機的信仰,是指非單一性的。信仰可以是哲學,可以是道德

的實踐力量,也可以是美的完成,它跟很多東西有關,如果把信仰孤立出

來,它就很危險。


只有一種信仰很可怕,譬如只有政治信仰,只有財富信仰,只有權力信仰,

甚至只有單一的美的信仰,都是不健康的,它應該要平衡的,我不知道能不

能說是一種“自然信仰”,就是對於各種現象都能有比較平衡的思維。如果有

自然農耕法,我想也應該要有自然信仰法,把自然作為一種最高準則,就像

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信仰沒有速成之道,我覺得它應該是一種長時間與困惑的對話關係,好像是

在一種螺旋形的山路上盤旋,每次盤旋的過程中好像升高了一點點,又好像

在原地繞圈圈,我的信仰追尋旅程到現在還沒有停止。從小時候到天主教堂

拿卡片、背《聖經》,只是因為進口的卡片很漂亮,因為教堂的彩色玻璃很

美,是不是真的信仰我不知道,那段時間的信仰其實是和美的感受結合在一

起的,我會背《聖經》是為了得到卡片,但是那些句子還是讓我開始變化

了。


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嬰孩,他覺得嬰孩是最圓滿的狀態,因為無所求,無所

缺,一旦開始有困惑、有不足時,就會追求,就會要“返璞歸真”,表示你開

始作假了,你開始有很多尷尬、不舒服的情結,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這

個過程,我稱它為信仰的過程,是很漫長的探索,而當你又回到璞跟真時,就不需要信仰了。


以我自己而言,我仍然在困惑中,但比較不急了,不會今天走進教堂、廟

宇,就要立刻得到解答,或是今天買了什麼東西,做了多少捐獻,明天就要

馬上解脫,我開始覺得信仰不需要這些形式,而是像一個好朋友,永遠陪伴

在旁邊,和你做更多的對話,甚至勇於去自然地呈現自己脆弱的情感,因為

已經夠堅強了。


信仰是幫助人解惑的,如果無惑可解,信仰就消失了。它變成實踐的力量

後,就不需要再拘束於語言、儀式了,這是一種階段性的,我們不需要去批

判不同階段的人,去說:“你怎麼還在那個階段?”因為我們也曾在那個階段

過,當你走過來以後,應該要知道每一步踏過來是多麼艱難,你不會去嘲

笑,反而會尊敬。如果你會嘲笑某一個階段的信仰,就表示你連那個階段都

還沒有到。(心探索/蔣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chen36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